北京动物园恢复百年古建牡丹园 曾被猛禽笼占据

    怒放的牡丹、海棠式的环廊、三叠瀑布的假山,这样美丽的景观在北京动物园别具一格,最近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和拍照。动物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这处景观名为牡丹园,已有百年历史,是清末和民国时期京城观赏牡丹的重要场所。然而上世纪50年代后,牡丹园就被饲养鹰、雕等猛禽的猛禽笼占据了一大部分。最近几年,动物园将其逐步修缮,恢复了昔日原貌。


    园内中部小岛牡丹竞放


    昨天上午,天气阴冷,但北京动物园内的牡丹园却人头攒动。因为正值牡丹花期,牡丹园内牡丹怒放。牡丹园位于动物园内中部水系的小岛之上,整个景区包括一座牡丹园、一条长廊、一个荷塘和一座有着三叠瀑布的假山。游客静坐于牡丹亭中,看嫩柳摇曳、牡丹竞放、碧波荡漾,别有一番情趣。


    昨天上午,有专家专门来到牡丹园对牡丹进行鉴定,经鉴定,现定植牡丹近430株,汇集国内外牡丹品种包含10个色系20多个品种,包括洛阳红、飞燕红妆、二乔、豆绿、盛丹炉、青龙卧墨池、娇容三变、似荷连、冠世墨玉、凤单系列等等牡丹。其中还有多株枝干虬劲的老株牡丹,极有可能是清末或民国时期栽植的牡丹。


    此前为清代农事试验场


    北京动物园内怎会有这样一景?据院内相关负责人介绍,北京动物园前身是清农事试验场。农事试验场顾名思义,就是进行农作物的试验和优良品种的推广。据史料记载,1906年,在西直门外乐善园、继园和广善寺、惠安寺“两园、两寺”旧址上的清代“农事试验场”,由“商部”奉旨筹建。


    试验场内由动物园、植物园、农事试验三部分组成。最早的动物园位于园内东侧,占地1.5公顷,民国时期老百姓一般称之为万牲园。万牲园是中国对公众开放最早的动物园,也是华北地区对公众开放最早的公园。而植物园当时就是从全国及世界各地引种的花卉名品。有福建之兰、江苏之菊,意大利花草,澳大利亚的兰花,日本的菖蒲、蔷薇、樱花等等。


    慈禧太后曾两次来赏花


    园内有一座建园之初就有的着名景观——牡丹园,有着“中式花园的圆游廊”之称。牡丹园在建园后不久,在圆游廊内空地上栽植了各种牡丹,故后得名“牡丹亭”,占地面积为1850平方米,牡丹园以牡丹亭、环廊为主题建筑,巧妙地利用水体中的圆形小岛,与周边的山体、水系形成围合空间,营建精致巧妙,颇具特色。主要种植了从河南、山东引进的牡丹,成为清农事试验场时期建成的百年牡丹专类园。


    动物园相关负责人介绍,园内还有一栋着名的建筑叫做畅观楼,曾是慈禧太后到颐和园的行宫,据称慈禧太后两次来到农事试验场赏花,因此园内也比较注重风景,园内建筑有园林之风,景色优美。民国时期出版的《本国新游记》有描写农事试验场牡丹亭景观的文字:“牡丹亭四面皆廊。院中徧植牡丹。故名。”动物园相关负责人表示,当时的牡丹亭可说是京城着名的赏花场所。


    牡丹园一度成了猛禽笼


    新中国成立后,动物园的动物越来越多,动物园的职能发展很迅速,植物园的职能逐渐退化。至于牡丹园,几十年间整个园林修缮中曾对其多次大修和维护。上个世纪50年代,动物园在牡丹园北面山体之上建的饲养鹰、雕等猛禽的猛禽笼,前些年来动物园的游客应该对猛禽笼还有些印象。


    “其实动植物是不分家的,有个好的环境,动物也能生存得好。”北京动物园按照牡丹园的历史沿革、布局、建筑特点,把猛禽笼迁址另建鹰山,恢复了其山林、瀑布以及莲花池景观,基本保持了始建之初的格局,使清农事试验场的牡丹园得到完整的传承和保护。相关负责人介绍,从去年开始保护性地引种牡丹品种,更换环廊的围栏。为了突出牡丹花期特点,牡丹园周边植物配置多以春季观赏植物,如沿岸栽柳、楸树以及榆叶梅、迎春等形成植物组合,可争一季之胜。牡丹园未来也将作为动物园一个重要景观进行研究和保护。


    文/记者匡小颖

Copyright © 2009-2013 All Rights 荆紫仙山景区(版权所有   豫ICP备11064298号  

微信二维码

微博扫描